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之十九 | 推動數據要素創新應用 助力新能源發展及消納
日前,國家數據局會同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第一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通過示范引領,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能源是保障行業發展的“糧食”。大力發展新能源是緩解我國傳統能源對外依賴性高、碳排放強度大等問題的關鍵解決方案。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受自然條件影響,發電量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隨著新能源并網增加,帶來的系統運行穩定性問題和棄風棄光問題也日益突出。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通過匯聚分析新能源項目審批、場站運行、氣象等數據,建立新能源功率預測及消納能力分析模型,為新能源項目建設、并網運行、動態消納等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一是推動新能源數據匯聚融合。打破各平臺數據壁壘,獲取多源監測分析數據指標260項,匯聚807家新能源場站的8497萬條光伏運行數據和5.7億條風電運行數據;獲取沙塵、寒潮、大風等5種非平穩轉折性氣象環境數據,沙漠、盆地、戈壁、荒漠及其交疊的10種特殊地形地貌下的9534萬余條云圖數據。
二是開展新能源數據的建模分析應用。構建新能源多維分析框架和全景可視化場景,聚焦新能源運行和消納環節,應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測算不同技術路徑下的新能源消納量和利用率提升情況,提前預測可能發生的并網風險,提供消納措施選取建議,輔助開展各項措施應用后評估。明顯提高新能源發電上網的監測準確性,其中,風電短期預測精度提高4.3%,光伏短期預測精度提高2.2%。明顯減少棄風棄電現象,增加新能源上網電量31.9億千瓦時,相當于克拉瑪依地區全年用電量。
三是開展新能源數據的共享定制服務。基于能源大數據統一門戶,對外提供多元定制化數據共享服務,為800余家新能源企業提供一鍵式新能源并網信息跟蹤查詢,為政府部門提供實時動態的新能源發展全場景數據服務和分析報告,實現新能源場站的提前規劃、全景監測、智能分析、消納預測和風險管控,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提高新能源應用效率。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管控,優化并縮短并網流程15項,提升并網效率30%,節約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加速了新能源項目在新疆落地發展,為“雙碳”目標實現和能源安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