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之十五 | 強化大數據應用 構建數字應急體系
日前,國家數據局會同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第一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通過示范引領,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應急管理涉及地質、森林、海洋、河流等業務場景眾多,對打通部門間數據共享,推動實現各場景業務高效協同具有迫切需求。福建省電子政務建設運營有限公司通過打通數據間壁壘,匯聚部、省、市三級應急基礎信息資源,搭建數字應急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多種災害預警,強化全鏈條監管,為全省“數字應急”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高效匯聚應急數據。實現與應急管理部、各地市應急平臺的縱向貫通,與省級氣象、水利、地質等20多個行業廳局的39個關聯業務系統橫向鏈接,匯聚約59.8億條氣象預報、應急物資、救援隊伍等應急基礎數據及89萬條部級、2.41億條省級危險化學品、工貿、礦山等企業基礎信息數據。
二是數據賦能監測預警。接入危化品、非煤礦山、森林防火、海上安全等重點領域1.4萬條感知數據和2.2萬路視頻監控,依托風險評估模型、AI視頻分析等技術,自動發布預警信息(如圖1所示),實現安全生產隱患的主動監測,推動應急管理“以治為主”向“以防為主”轉變。2023年以來,全省消除各類傳感器異常報警約19萬次,處置各類安全事故550余起,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1%。
圖1 監測預警平臺
三是推進一體化監管執法。結合企業畫像數據治理模型,動態建立全省監管對象臺賬庫,將5.1萬家危化品、煙花爆竹、礦山、工貿等企業納入管理平臺,通過構建安全生產指數,實現精準監管、靶向治理(如圖2所示)。
圖2 監管執法平臺
四是高效協同應急指揮救援。匯聚全省多部門、跨層級3萬多條救援相關數據,提升各部門在應急救援場景下的協同作戰能力。基于應急聯動小程序等方式快速調度隊伍、裝備等,實時掌握救援進展動態,做到快速響應、高效協同、扁平化指揮調度(如圖3所示)。
圖3 救援指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