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之九 | 多元數據融合,支撐空間與天文科技創新發現
日前,國家數據局會同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第一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通過示范引領,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空天科技是一種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性科技。中國天眼FAST、子午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應用和空間科學系列衛星的發射啟用,產生海量數據。該類數據標準不一、來源分散、類別多樣,深度應用較難,為高效應用空間天文數據,豐富研究方法,提升處理應用方式,更好地支撐復雜科學問題研究,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等聯合通過強治理、研工具,探索形成基于數據的天文領域科學創新模式。
一是促進空間-高能物理-天文科學數據匯聚與全生命周期治理。編制分級分類、管理存儲、開放共享等空間高能天文領域系列數據標準10余項,以標準為引領,規范實施全生命周期數據治理,促進跨學科數據匯聚融合。
二是建立空間高能天文領域融合數據庫。聚焦跨領域前沿科學問題,面向科學真實需求,打造空天典型事件等數據庫,發布空間科學、高能物理、天文學聯合主題數據資源。自2021年以來,治理形成高質量空間天文科學數據資源約50PB。
三是以數據驅動科學新發現。依托融合數據庫、借助人工智能等,聯合研發了20余項專用數據分析挖掘工具與模型,推出以超高能宇宙線起源、多波段時域天文、日地空間天氣傳播鏈等不同科學場景的高質量在線數據分析應用,服務空間天文領域科技系列創新活動,服務科技計劃千余項,助力取得“全球首次打開了10TeV波段的伽馬射線暴觀測窗口”“獲得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等數十項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標志性、突破性科學發現,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多項成果入選當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圖1 科技項目與科學數據雙生命周期協同管理模式
圖2 三中心聯合發布高能瞬變源多波段監測數據專題,
提供面向科學問題的跨領域數據發現服務
圖3 AI for Data空間與天文領域系列專用軟件工具